胸无大志也是一种幸福
Sunday, March 29, 2009 (5:21 PM)
从小到大,我们未曾没听过努力读书将来必能成大业?
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不是做医生,律师,就是经理或总裁。从小灌溉的观念似乎已把成大业变成人生唯一的目标。达不到便是失败中的失败。人生的目标一但失去了,我们就找不到活着的意义。就算达到了,生命也似乎随着我们的理想结束了。人生失去了方向,便陷入低潮。严重的话还会换上忧郁症。
小学的我成绩算不错。每年必定在班上拿前十名以内。到了中学,开始感到9个科目的压力。第一年就落到班上最后第二名。有3-4科不及格。非常担心会被责骂的我不敢让爸妈知道。但是有些事是逃不掉的。爸爸没责骂,只是露出了失望的神情。妈妈则说下次努力就好。连续2-3个学期的历史科都不及格,开始对历史感到害怕,压力也开始增加。但是每次跟妈妈说了话后,总是感到轻松。
考得不好,下次再努力就行了。
这是妈妈的名言。到了中四,少了外加的压力,多了自己的期望,也非常情愿地努力。第一次考了班上第三名。当时虽然能报读初级学院,但我却想报读ITE。妈妈听了,不但没什么大反应,还说了只要是自己要的,想清楚了就去做。一向来非常依赖妈妈说法的我,顿时感到彷徨。该是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了。经过了一些思考,与朋友的讨论后,被派去初级学院的我决定了转到理工学院去。
在理工学院的那三年,好像变成了自由人。父母再也不过问成绩考得怎么样。我也开始不太在乎能不能考得非常好了。似乎变成了胸无大志。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很高。好就好,不好就不好。不需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。过得开心,没有对不起自己就好。心情放松了,对喜欢的科目也非常自然的努力了解,成绩也不错,能报读大学。
父母虽然没要求,但我知道他们也希望家里能有个大学生,就报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。第一个学期,开始厌倦了读书的生涯。有了退学的念头。告诉妈妈后,希望妈妈能给自己一些鼓励,甚至是逼我继续读。但意料之外,妈妈却说,“不想读就别读。但要想清楚,决定了才退学。得了文凭,却发了疯有什么用?我不需要一个大学毕业的疯儿子。”
仔细想了想决定读下去。有个文凭就好,成绩差我也无所谓。一个学期后成绩比想象中还好,便开始告诉自己该努力一点成绩会更好,也开始读了自己有兴趣的科目。本以为只能拿个普通的pass,结果考到了 bachelor with merit 还能读个算不错的学位。
一向对自己要求不算高的我,很幸运的这一路走来都还算顺利。常常跟妈妈开玩笑说,我们没有压力因为我们胸无大志,对自己根本没有很大的要求。想做的事,成功的话是个bonus,失败了也无所谓。
周杰伦的“稻香”也说明了一句简单的事:
得不到的梦想换个梦不就得了。
对一些人来说,这或许有点胸无大志。但至少我的人生活的开心,活得轻松,每天都能带着笑容面对人生。几十年后,回头看看我这短暂的生命,我是否活得开心,充实,还是花了半辈子过着压力重重的生活,拼了一番事业,但却错过了半个世纪快乐生活的一次机会?
我的答案,现在开始画上笔画。